发布:2024-04-09 浏览:199 次 来自:本站
浅圆仓储粮大、粮堆高度高等因素决定了其储粮管理的难度。浅圆仓储粮管理需从入库前就开始进行,用食品级惰性粉铺底,利用粮食的冲击使其形成气溶胶,在粮堆内部起到抑霉、防虫的作用。装粮后通过环流熏蒸、通风均温、降温、降水在粮堆内部形成一个有益于粮食储存的生态环境,保证库存粮食的品质稳定、质量安全。
浅圆仓是指仓壁高度与内径之比小于1.5的圆筒式地上粮仓。浅圆仓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抗震能力强,密闭性能好,易于机械化操作,有利于实施粮食“四散”(散装、散卸、散运、散储)技术。但是,由于浅圆仓直径大、粮堆高、仓容量大,也给储粮技术的使用和储粮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季节变化,仓内外温度、气流影响,仓顶、仓壁等部位易产生结露,局部水分聚集,给储粮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在储粮过程中不易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严重问题也难以及时处理。
粮库收购小麦正是每年气温最高、最热的时候,保证新入库粮食安全度过夏秋高温期、并确保在一个存储周期内粮食的质量稳定是浅圆仓储粮管理的一个难点。根据几年以来的浅圆仓管理经验,对浅圆仓新粮入库后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以供探讨。
一、新粮入库前的准备
以粮库4号浅圆仓为例,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仓房直径22m,仓房檐高30.5m,设计仓容8000t;配备两组轴流风机,两组自然通风口,四个机械通风口。配备四台移动式大功率离心风机,通风方式为地上笼通风,风道布置为“井”字型;配备移动式环流熏蒸设施。
4号浅圆仓已完成一次粮食转换2019年7月当年收获的小麦入仓储备。
1.1 入库前的准备
新粮入库之前需对仓房进行彻底清扫,进行空仓杀虫。检查仓底通风设施(通风口、通风道、通风网)是否密闭,粮情检测电缆是否固定,环流熏蒸设施是否正常,仓顶轴流风机是否正常,粮食分流装置是否正常,提升、输送、除尘设备是否正常。仓储设施、设备检查没有问题以后,在仓内底部均匀的抛洒一层食品级惰性粉,作为仓底粮食防护剂,入库时也可通过粮食的冲击形成气溶胶分布于粮堆中。
1.2 入库时对入库粮食的要求
新粮入库要严把质量关,入库粮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以上。入库粮食水分12.5%以下,入库粮食杂质必须要清理干净,尽可能让入库的粮食杂质含量在0.5%以下。入库粮食通过进粮口进入仓内时,适时调整分流装置,控制粮食均匀分布于两侧,减少粮食的自动分级及杂质聚集,保证入库过程中不出现粮食偏于一边的情况。
二、粮食入库后的管理
2.1 粮面平整及处理
粮食入库完成以后,需对入仓粮食进行粮面平整。粮面平整前先将仓内聚集的杂质均匀分散,减少粮堆表面杂质聚集,再由高到低将大堆粮食向四周均匀平摊。达到既要粮面平整又不让杂质聚集的要求。粮面大概平整后在粮堆表面抛洒食品级惰性粉,翻倒、细平粮面使食品级惰性粉均匀的分布于粮堆上层。最后清扫仓壁、爬梯、平台等仓内设施。
2.2 温湿度检测
新粮入库后粮温较高且不均衡,必须每日用粮情电子检测系统对粮温、仓温、仓湿进行检测。仓内中心点距离粮面1~1.5 m处悬挂温湿度表,在距离仓壁50~80 cm处、粮堆中心及其它重点部位布置25根手动测温杆,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粮堆内温度、湿度变化情况。保管员需每日进仓检查粮情,手动检测粮温、仓湿,并将电子测温系统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判粮情,确保库存粮食的储存安全。
2.3 熏蒸杀虫
每年6月是小麦的收获季节,6、7月也是小麦收购入库的季节,正处于每年最热的时期。由于气温较高,粮食入库完成以后,粮堆内最高温度可达32℃,最低粮温22℃,平均粮温也可达到27℃左右。并且入库粮源复杂,所携带的储粮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仓内粮食造成严重的危害,必须快速处理。
粮面平整完成后,在粮面设置多个PH3气体采样点,密封仓房电缆孔、风机口、进人孔及进粮口等所有洞孔,保证仓房的密闭性。
根据仓内储粮害虫种类及数量制定合理的熏蒸方案,设计用药量及CO2的使用量。4号浅圆仓储粮害虫种类主要有锈赤扁谷盗、玉米象、印度谷螟,其中锈赤扁谷盗对PH3有抗性不易杀死,但粮堆内已经抛洒了食品级惰性粉,其对锈赤扁谷盗除治效果非常好,且具有长效性。因是新粮入库,设计PH3熏蒸浓度为350mL/m3,CO2与AlP药剂的用量比值为20:1,保持高浓度(300mL/m3)以上天数10d,仓房密闭时间25d。
环流熏蒸投药结束后24h开始检测仓内PH3气体浓度,要求每天两次并进行记录,要使其浓度保持在300mL/m3以上10d,如发现PH3气体浓度低于300mL/m3需进行二次补药。如果仓房密闭性能较好,仓内PH3气体能够保持有效浓度,仓房密闭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延长,但要通过粮情检测系统确保粮情正常。4号浅圆仓熏蒸密闭时间为30d。散气方式为轴流风机加自然通风散气,直到无法检测到PH3气体浓度为止,散气时间6d。
三、度夏管理
3.1 粮情检查及处理
新粮在熏蒸散气完成之后,保管员至少3d要进仓检查一次粮情,每日进行粮情检测。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并且在异常情况处理完成之前保管员必须每日进仓检查粮情直至隐患完全处理。由于外界气温较高,粮堆表层及向阳面的粮温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粮温的升高会对仓内粮食的储存安全带来隐患,要合理利用夜间气温低的气候条件,在气温以及气湿合适的时候开启自然通风口或轴流风机排除仓内积热,降低仓温、粮温。
熏蒸完成后,保管员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储粮害虫二次感染的预防。需要将散气时开启的进粮口、电缆口再次密闭,做好进人孔的防虫措施,严禁保管员窜仓查库。在环流熏蒸中没有灭杀的蛹、卵、幼虫等一旦发现立即进行局部处理,防止储粮害虫再次滋生。
3.2 质量监测
新粮入库后每月对仓内粮食扦样检测一次,仓壁、中心、杂质聚集区等重点部位要特别关注。每个扦样点都要做感官、水分、虫害的检验、筛查并记录。对于异常部位在处理时期需要每天进行检验,直至隐患排除。
四、机械通风降低粮温
浅圆仓装粮高度较平房仓高近20m,粮层较厚,粮堆内部与仓内温度存在较大温差,新粮入库后粮食水分不均衡,如果采用一次性通风会造成粮堆表面结露,加之由于粮层较厚,短期内不能通透,势必会造成粮堆表层严重结露,对储粮造成危害。采用阶段式通风,秋冬季在气温与粮温温差在10℃左右时开始第一阶段机械通风,主要目的是先缓降粮温,平衡粮堆内部水分,均衡粮温。气温降至-4℃左右时,进行第二阶段机械通风,主要目的是降低粮温,将粮堆内部温度降至-2℃左右,在粮堆内部形成一个低温、有益于保证储粮质量安全的局部生态环境。
由于地域气候不同,长治地区气温10月中旬开始日间温度就降到14℃左右,新入库粮食平均温度在27℃左右,湿度40%左右。符合降温通风的条件,此时进行第一阶段的机械通风。第一阶段机械通风采用日间机械通风,夜间轴流风机排湿热的方式。通风人员每日两次检测粮温,至少进仓一次检查粮情,仓库保管员每日翻粮面一次,保持粮堆表面的透气性。
第一阶段机械通风10d左右,粮堆内平均粮温降至16℃左右,再进行3~4d的巩固通风,确保粮温不回升。粮温稳定后结束第一阶段的机械通风,仓库保管员3d至少进仓一次检查粮情,并通过手动测温杆对粮情进行温度对比,重点部位重点对待。
12月底,夜间气温降至-4℃以下时,开始第二阶段的机械通风。第二阶段的机械通风采取夜间通风的方式,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同时开启,轴流风机滞后关闭。15d左右粮堆内部平均温度降至7℃左右,粮堆底部及中心温度降至-2℃左右,巩固粮温后停止第二阶段机械通风。第二阶段机械通风期间与第一阶段机械通风一样,每日两次检测粮温,每日进仓检查粮情。
五、结语
浅圆仓储粮的仓储管理工作难点在于浅圆仓粮层较厚,杂质聚集和自动分级严重,不易发现粮堆深层的问题,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不好处理。浅圆仓入粮后的前期管理是浅圆仓实仓管理的重中之重。浅圆仓新粮入库后通过熏蒸、均温、降温等措施,基本可以保证库存粮食在储存期间品质稳定、质量安全。
环流熏蒸是利用储粮害虫在高温下活性增加的习性,再加大设计用药量,通入CO2气体,灭杀绝大多数的储粮害虫的方法,抑制了虫害的滋生、扩散。30d的有效密闭时间可以有效地灭杀绝大多数的储粮害虫的幼虫、蛹和次代害虫。通过阶段式通风,降低粮堆温度,使粮堆内部形成低温环境,中、下层储粮害虫基本不会滋生,浅圆仓入粮前仓底铺撒的食品级惰性粉会在粮食的冲击下在下层粮堆内部形成气溶胶,食品级惰性粉除了物理灭杀害虫以外还有抑制霉菌滋生的作用,粮堆表层搅拌食品级惰性粉可以很好的抑制锈赤扁谷盗和印度谷螟的滋生,为后期浅圆仓储粮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采用阶段式通风的方法降低粮温可以减少通风总时长;降低能耗;降低了粮堆结露的发生概率;减少粮食水分散失,降低粮食损耗。
浅圆仓的储粮管理因地域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管理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保证库存粮食的质量安全,减少损耗,节能高效。浅圆仓新粮入库后的前期管理是浅圆仓储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前期管理做好了,在整个储藏周期内熏蒸药剂的使用总量会大大降低,减少了保管员的日常工作量,做到低温、低氧、低药剂“三低”储粮。浅圆仓储粮管理除了要采用恰当管理方法和适用的储粮技术以外,必不可少的是仓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河南创卓仓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浅圆仓的相关知识,有需要详情咨询的合作伙伴请联系河南创卓厂家李经理:13333716115 0371-55661762